电话诈骗年年有
每年花样各不同
过去两年,诈骗电话在澳洲遍地开花!很多在澳洲留学生都曾接到过“中国驻澳洲大使馆”、“北京市公安局”、“国际刑警”、“DHL国际快递”等机构的电话。
小爱也曾汇总过澳洲常见电话诈骗套路Image【精华帖】澳洲电话诈骗主要套路汇总,请擦亮双眼
相信,经过小爱的不断普及,从上述“机构”打来的电话,很难再套路你!
但是,诈骗套路也在进化!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有时还真是防不胜防啊!
怎么?你不信?你觉得自己已经刀枪不入?
而最近疫情期间,有不少学生是跨越山和大海从国内,甚至他国辗转迂回而来,骗子们针对这一情况,抓住时机,推出了“疫情检测”诈骗套餐。 针对新生和刚回到澳洲的同学,以“是否做过疫情检测”为开头,一步步将同学诱导入“金融大案”的骗局。【电话诈骗又升级:“疫情”、“体检”被写入新话术~~】
留学生宝宝们好不容易抵抗住了与时俱进的电话骗术,新新新型骗术又来了!
能不能让留学生歇会!骗子都不放假的吗。
此前小爱接到一个新生留学生宝宝的投稿,这里我们称呼他为小A。
小A作为新生刚刚入学,突然收到了一封以学校为名的邮件。点开邮件后,小A发现附件有两份pdf, 其中一份来自Australian Government of Home Affairs澳大利亚内务部(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移民局)。附件内容说,据澳洲警方最近报告,已经逮捕了几名从事非法工作的国际学生。根据澳大利亚法律,这些学生将面临学生签证取消和遣返。
非法打工事件已经引起了联邦政府的重视,现要求每所大学抽取300名留学生进行资产证明调查,小A就是其中之一。现在需要他将28万澳元打入其澳洲银行账户,以证明有资金实力来支持小A在澳洲学习和生活,否则他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。
邮件中第二份附件来自学校,文件中重复了第一封附件的信息,并且确认小A就是被选中的其中之一,要求小A在7个工作日内交付12万澳元的押金,以证明具有符合学习条件的经济实力。附件里有小A的姓名、生日、学生ID以及小A所在学校的logo。
真实信息加上学校和澳洲移民局的title, 让辨别骗术难上加难!但是只要留心观察,就不难发现这封邮件和其中附件还是有许多漏洞,比如两份附件中的要求的存款金额不同,澳洲政府的logo模糊等。
现在正值开学初,有许多新生宝宝们对于入学和打工的事宜不是非常清楚,因此很容易就落入骗子的圈套。不过好在小A宝宝十分机警,在察觉异常的第一时间联系了小爱,小爱就此事立刻汇报了相关部门处理。
在这里也提醒留学生宝宝们,收到可疑邮件或者电话请第一时间联系学校核实,或者联络相关部门,不要一个人承担所有,小爱一直在这里,做你坚实的后盾。
除此之外,电话诈骗近期又升级了!骗子们先谎称自己是“联邦探员”,告诉受害者账户有可以的东西,便开始询问其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,故意转一笔钱到其账户上,获取信任。并且这些骗子往往口气十分强硬,不断强调“公文”、“条例”等,以此进行恐吓。
为此,澳大利亚政府也命令澳洲电信公司追踪拦截诈骗电话!小伙伴们在接到陌生电话时,也要注意甄别,不要过度恐慌!
如果不小心被骗子成功套路了怎么办?
小爱为大家总结了“止损指南”,希望能帮那些上当的同学挽回损失:
发现已受骗,马上到转账银行要求停止汇款
到当地警察局报案
向中国驻澳洲使领馆通报案情
联系收款银行当地的警察局
要求立即冻结收款人账户
(以上操作要在1~3天内完成)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能在第一时间识破骗局,不给骗子任何可乘之机!
电话诈骗惯用套路:
对方电话都会冒充是官方机构,例如:“中国政府驻澳大利亚领事馆”、“中国公安部”、“北京市公安局”、“香港国际刑警”、“DHL国际快递”等;
谈话交流中都会涉及重要个人信息,例如:姓名、生日、住址、银行信息等;
罗列“涉案”罪名,例如:洗钱、走私等;
切断与外界的联系:不许你与家人或朋友联系;
花钱消灾:要求银行转账,审查你的资金来源、或缴纳保释金。
AIDE爱德郑重提醒
如同学们接到可疑电话,要提高警惕:
1. 切勿提供任何私人信息或回答任何问题,包括姓名、电话、护照、住址、财务、生日等信息;
2. 中国驻澳领事馆不会以电话的形式通知大家涉及各类案件,也不会以图片的形式发送法律文书。
3. 迅速拨打Crime Stoppers热线1800 333 000,也可直接联系爱德热线61 (3) 9620 4888,或爱德小助手微信:Aide-Admin。
4. 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24小时热线12308。
5. 中国驻澳大利亚领事馆联系电话:
驻澳大利亚大使馆:+612 6228 3999
驻悉尼领事馆:+612 9550 5519
驻墨尔本领事馆:+613 9824 8810
驻布里斯班领事馆:+617 3012 8090
驻阿德莱德领事馆:+618 8268 8806
驻珀斯领事馆:+618 9221 3729